3月,新疆五部分联合发布的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北工程六期规划》及2025年第1号总林长令摆上了新疆各级林草部分的案头,这份新疆推进“三北”工程攻坚战的纲领性文件,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做好2025年疆土美化作业的告诉》相照应,标志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管理从“锁边”迈入“扩边”展开新阶段。
人与沙的角力是漫漫征程,锁边并非结尾,而是新的起点。
“本年,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际阻击战‘一圈、两区、三线’为主战场,以‘扩边’为要点,进一步拓展锁边绿色防护带宽度。”自治区林草局生态维护修正处副处长王刚介绍,方案全年完结“三北”工程建造使命1194.01万亩,其间塔克拉玛干沙漠边际阻击战844万亩。
锁边之后,怎么安定来之不易的治沙作用,让绿色屏障愈加持久安定;怎么以科学规划为引领,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;怎么完结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共赢……新疆在举动。
联防联治破壁垒
沙漠并非静止不动,它会跟着风力、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而继续地移动和扩展,假如仅对部分区域进行管理,周边的沙源仍会不断侵袭。
风沙无界,管理也需无界。“三北”工程从生态体系整体性动身,打破行政区域单打独斗的壁垒,以联防联治为重心,展开顶层规划。
“打破行政边界,树立联防联治机制,会集资源和力气一致规划和施行,是推进体系管理的必定要求,也进步了管理成效。”王刚说。
2024年10月21日,新疆、青海签定《青新荒漠化防治和“三北”要点生态管理工程联防联治协作结构协议》,树立青新荒漠化归纳防治和推进“三北”等要点生态工程建造接壤区域联防联治协作机制。
本年,新疆将发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归纳管理,同步推进库姆塔格沙漠甘肃、青海接壤区域的生态管理,用24个续建项目、14个新建项目、17个储藏项目编织成愈加紧密的防护网。
面临治沙难题,自治区和新疆出产建造兵团正携手推进防沙治沙作业。
2024年12月30日,坐落玛纳斯县北五岔镇的石玛兵地交融5GW光伏防沙治沙项目一期工程建成并成功并网发电。
作为新疆首个兵地交融光伏防沙治沙项目,该项目总出资189亿元,悉数建成投产后,估计年发电量约75亿千瓦时。
“项目建造分两期进行,一期项目的建成投产,不只为咱们构建以新能源为中心的电力体系供给坚实支撑,也将在进步生态环境质量、推进兵地交融高质量展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”该项目建造负责人杨宝起说。
本年,兵地跨区域联防联治,强化属地协作,以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带安定进步为要点,推进和田区域与兵团第十四师25.5万亩、岳普湖县与兵团第三师四十二团1.76万亩等锁边林草带兵地联防联治项目建造。
新疆以方针引导激起内生动力,鼓舞大众参加防沙治沙。
和田区域立异“划地到村、收益到户、分红到户”形式,由村委会托付入股,承租给企业或协作社保管,施行一致栽培、一致管理。
和田县52岁的农人艾克木·买提克活跃响应号召,自主请求管理沙地展开沙工业。他先后投入11万元,在阿和公路西侧大众治沙点位承揽了50亩地,栽培大果沙枣。“能治沙,还能增收,这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。”艾克木说。
从“要我治沙”到“我要治沙”,拓展多种利益联合机制,以变革让大众获益,能招引更多大众参加到防沙治沙作业傍边。到现在,和田区域已将50.13万亩土地划拨到830个村,参加大众45000余人。
科技织网锁黄沙
防沙治沙,科技是重要支撑。从种树种草到打草方格,再到铺架光伏电板,无不展示着治沙人的才智,显现着科技的力气。“三北”工程六期规划将“治”沙与“用”沙相结合,将光伏治沙作为首要使命之一。
光伏怎么治沙?
一句话归纳便是:板上发电、板下修正、板间栽培,被形象地称为在沙漠里“种太阳”。
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,中电建阿克苏区域沙雅县25万千瓦光伏工业园区,一个个光伏板被“栽培”在沙漠中,通过吸收阳光转化为清洁电能。光伏板下,由芦苇秆扎成的草方格好像棋盘铺向远方,每个1米×1米的方格内,淡绿的梭梭苗正破土而出。
中电建沙雅县25万千瓦光伏工业园区技术人员在查看光伏板建造状况。朱晓飞/摄
“光伏板不只能够发电,还能够降低地表风速,起到安稳沙土的作用。”中电建(沙雅)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杜思伟介绍,草方格不只能削减沙尘活动,还能为梭梭苗供给成长维护。快速成长的梭梭苗又能以强壮的根系,扎根沙土安定沙地。
光伏板的另一个奇妙之处,在于使用阳光反哺大地。光伏板将阳光转化为电能,从而驱动电力滴灌体系,为植物成长供给必需的水分,植物大面积扎根成长又能进一步完结固沙改土,光、电、水、绿循环往复,构成了一个活动的能量场。
“光伏基地的地下水首要是苦咸水,不能直接饮用和灌溉植物,可是通过多级沉积、过滤和纳米膜净化,苦咸水能够转化为适合植物灌溉的水源。”沙雅县盖孜库木乡水管站站长黎雪峰说。
光伏治沙、光伏取水不只破解了治沙用电用水难的问题,还大幅降低了电费本钱。据统计,沙雅县以2000亩沙化土地为1个灌溉单元,配套建造55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1座,保证治沙造林面积6.3万亩,年均节约电费300余万元。
此外,越来越多区域使用起新方法、新设备,霸占了一个个防沙治沙难题——
在民丰县后河坝沙漠阻击区,当地学习“三北”工程成功经验,采纳“草方格沙障+生物治沙”形式,先以草方格固沙,再栽种耐旱苗木,完结防风固沙、修养水分与进步苗木成活率的多重成效,该形式已使用至管理后河坝外围区域12万亩。
民丰县的后河坝沙漠阻击区。朱晓飞/摄
在若羌县,当地联合新疆林科院一起探究“距离治沙”,将草方格地表固沙与高立式沙障挡风阻沙打包施工,挡风固沙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,现在已管理面积7.8万亩,降低了40%的治沙本钱。
在且末县防风治沙站,一台国产智能机器人依照预设规划道路在沙漠中络绎,挖坑、耕种、覆土……每天能完结数十亩罗布麻的栽培作业,其功率是传统人工栽培方法的数十倍……
本年,新疆方案新增管理使命448.45万亩,其间生物治沙101.68万亩、工程固沙14万亩、引洪灌溉287.78万亩,施行光伏治沙45万亩装机容量1500万千瓦,进一步拓展锁边防护带的宽度。
点沙成金兴工业
从防沙、治沙再到用沙,怎么通过展开特征沙工业,完结“点沙成金”?
55岁的如孜·于素普是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亚尔买亥里村乡民,一个月前,他成为新疆阗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职工,开端在于田县万花园沙工业试验基地栽培中药材。
于田县阿热勒乡夏玛勒巴格村乡民在自己承揽的沙地上,为新栽种的树苗洒水维护。朱晓飞/摄
“尽管我不明白中药材,但我懂种田,所以很快上手。”如孜满足地说道,他家里有9亩地,首要栽培核桃、小麦等农作物,通过这份作业,每月还能增收3000元。
“中药材栽培有用助力当地沙工业展开。”新疆阗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国英介绍,公司出资350万元,在于田县万花园开发了1000亩土地试种中药材。依照1个种类试种10亩地的方案,试种板蓝根、地黄、桔梗等36种中药材,再在1至2年里,将适合于田县栽培的中药材选择出来,逐渐规模化推行,这种推行形式也有利于化解商场危险。
万花园是2024年于田县规划的一个面积达4万亩的防沙治沙示范区,方案通过展开沙漠玫瑰和中药材栽培,将万花园打造成于田县中药材栽培基地,推进当地中药材工业展开。
玫瑰,看似娇弱,却在防沙治沙中展示出强壮能量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的“最终一公里”,玫瑰花苗扎根沙丘,为长达3046公里的绿色屏障画上了浪漫句点。
沙漠玫瑰耐旱性强,根系深化土壤能够有用削减沙土活动,是很好的固沙植物。于田县气候干旱,昼夜温差大、日照时间长,利于沙漠玫瑰成长。
为了防风固沙、脱节贫穷,于田县以花为“媒”激起村庄复兴生机。一朵朵玫瑰花摇身一变成为玫瑰花茶、花酱、精油……构建起从培养、栽培、采摘到加工、收买、出产的全工业链。
在新疆,除了沙漠玫瑰,梭梭、柽柳、枣树等多种经济作物也成了防沙卫兵。现在,于田县已完结生物治沙面积33.5万亩,首要栽培红柳、梭梭、玫瑰花、红枣等兼具抗旱特性与经济效益的植物,串联起栽培、加工、出售工业链,获益大众达3.2万人,安稳吸纳就业人口2800余人,人均月工资达3000元以上,旧日“沙窝窝”变成“金窝窝”。
3月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内地,且末县8.3万亩肉苁蓉迎来丰盈,栽培户们小心谨慎地掘开沙层,将一根根粗大健壮丰满的肉苁蓉从沙中慢慢挖出。
“我现在一天能挖150公斤肉苁蓉,挣300元,能够挖一个月。”且末县阔什萨特玛乡乡民买买提·喀斯木说。
肉苁蓉又名大芸,是一种寄生在梭梭根部的植物,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,素有“沙漠人参”的美誉。且末县从2007年开端探究在梭梭林下栽培肉苁蓉,通过多年实践,拓荒出一条肉苁蓉工业化治沙之路。
“除了对肉苁蓉进行切片等初加工外,咱们还与药企协作研发了深加工产品如肉苁蓉原浆等,进步产品附加值。”新疆鹏程生态农业科技展开有限公司负责人郊野说。
治沙增绿又增收,肉苁蓉工业成为风沙沿线农人增收和强大集体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。且末县林草局党委书记王红伟介绍,本年,且末县肉苁蓉栽培面积达8.32万亩,第一季度收成肉苁蓉178吨,收益达89万元。(记者 龚利)